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wǎng) >> 書香隴原 >> 美文摘編

事不避難 心系天下

2020-10-20 09:19 來源:光明日報

    家風傳承深蘊著傳統(tǒng)的文化精髓,彰顯著民族的精神風貌,維系著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協(xié)同發(fā)展,可謂價值觀建設的支柱力量。湯霖、湯用彤到湯一介祖孫三代的家學門風傳承,就典型地體現(xiàn)出近現(xiàn)代中國的文化精神及其變遷之跡。

    一、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湯氏家訓核心和家風根本

    湯門乃書香世家,名士輩出。《湯氏宗譜》載其為商湯后裔,與“中國的莎翁”湯顯祖同宗。湯一介的祖父湯霖(號頤園老人)為官清廉,還開館授徒,倡導新學。1911年6月,湯用彤兄弟與其父門生20余人于北京萬牲園為湯霖慶壽,畫師吳本鈞繪《頤園老人生日宴游圖》紀此盛會。湯霖為該圖所題跋文,凝鑄了其家學門風的神髓,是他留下的最有思想價值之遺產(chǎn)。題跋先介紹游園祝壽緣起,再述其平生志業(yè)及對時局變遷的認識和態(tài)度,最后記錄同游人員?,F(xiàn)行有關著述,對之輾轉引用,多生錯訛。今據(jù)湯家原件,全錄于下:

    右圖為門人固原吳本鈞所繪。蓋余生于道光庚戌年,至今年辛亥,歲星之周,復逾一歲。門人之宦京者慫兒輩,將于余生日置酒為壽。余力尼之,陳生時雋謂余:“先生恒言京師危臬不可居,行將歸隱,嗣后安能如長安輻輳,嘗集處耶?京師舊三貝子花園,今改農(nóng)事試驗場,于先生生日為長日之游,湔俗繁縟之儀文,留師友追陪之佳話,不亦可乎?”余無以卻之,乃于六月十三日為游園會。游既畢,吳生追作此圖。

    余維人生世間,如白駒過隙。壽之修短,夫何足言。但受中生而為人,又首四民而為士,有所責不可逃也,有所事不可廢也。余自念六十年來,始則困于舉業(yè),終乃勞于吏事。蓋自勝衣以后,迄無一息之安。諸生創(chuàng)為此游,將以娛樂我乎?余又內(nèi)慚,窮年矻矻,學不足以成名,宦不足以立業(yè),雖愈中壽,寧足欣乎?雖然,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素位而行,隨適而安,固吾人立身行己之大要也。時勢遷流,今后變幻不可測。要當靜以應之,徐以俟之;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樂。然則茲游也,既可收舊學商量之益,兼留為他日請念之劵。抑余身離國都前,所愿詔示諸生者,蓋盡于此。

    是役從游者,固原吳本鈞,印江陳時雋,南昌黃云冕,湖口劉太梅,樂安秦錫銘,蘄州童德禧,黟縣舒孝光、舒龍章,德化徐安石,同里石山倜、邢騏,外甥趙一鶴,婿項彥端,外孫邢文源、又源,及兒子用彬、用彤,孫一清,孫女一貞等都二十余人。

    宣統(tǒng)三年六月廿五日頤園老人湯霖記

    文中“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素位而行,隨適而安”是湯霖融合儒道精義的為學大要,也是他立身處世之宗旨。“事不避難”典出《后漢書》中虞詡所言:“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強調面對艱險,合乎道義就不畏懼,要當仁不讓地擔負起責任。“素位而行,隨適而安”則指安心當下地位,生活簡約自然,隨遇而安,努力做好自身應當做的事情,而不羨慕分外之誘惑。處在這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下,就可以達到無欲則剛的境界,從而無不安適。

    湯用彤一直把“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家訓視作為人與為學的準繩。他認為,中國學術不僅是紙上學問,更是一種人生的踐履功夫和修為境界。湯用彤這種生命氣象與風骨,同樣顯現(xiàn)在湯一介身上。湯一介身處中國社會劇烈變化的轉型時代,作為中國文化的“守夢人”,他展示出傳統(tǒng)“士”人的氣質:謙遜好學、心憂天下而弘道不懈,并以此引領了時代思想的發(fā)展。他暮年主事《儒藏》工程,并主編完成九卷本《中國儒學史》,系資料最翔實、內(nèi)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備的儒學通史,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他發(fā)起的十卷本《中國經(jīng)學史》、五卷本《儒釋道三教關系史》和《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等研究課題,皆在有序進行中。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學術擔當和文化自覺的精神及其對民族復興所做的艱辛努力。

    湯一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源自“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祖訓。他暮年心境與其父一樣,總想做些公益事業(yè),并視為義不容辭之責。與其父相比,湯一介更加關注現(xiàn)實社會。對此景海峰教授指出:“處在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民族復興的大時代,湯一介先生順應歷史潮流,盡其所能,為當代的中國文化建設殫精竭慮、貢獻力量,已經(jīng)做到了他個人的極致。正所謂‘事不避難,義不逃責’,踐行祖訓,蔚為大成矣。”他用一生演繹了“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門風祖訓,且加以發(fā)揚光大。

    二、立身行道,心系天下

    ——湯氏門風世德與家國情懷

    “以天下為己任”的湯霖在《頤園老人生日宴游圖》題跋中表露了他對時局的深刻洞察與憂患意識。此后不久,武昌起義,民國建立,世事的發(fā)展正如他所預見。此前一年,湯霖在《與連方伯書》中也說:“京師塵俗,時局奇變。抉伍胥之目,不可以五稔;化萇弘之血,奚待于三祀。投老窮居,不與人事,寧可自投濁流乎!”這說明他已深知清廷危局無可挽救,就像他時常吟誦的《桃花扇·哀江南》中所述“眼見它起朱樓,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的情形。他期望子弟“靜以應之,徐以俟之”,“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樂”,意為在當時復雜環(huán)境下,應靜觀變局,審時度勢再決定出處;既不要急于追求功名利祿,也不要沉迷逸樂而消磨意志,當以進德修業(yè)為務。

    湯霖對仕途并無興趣,卻對學問頗有所求,且因盡職吏事,以無暇著述為憾。在湯一介心目中,祖父是一位淡泊功名利祿、不喜游樂的讀書人,因此在跋中祖父對同游者說,希望通過這次聚會,“收舊學商量之益,兼留為他日請念之劵”。在“學問”之道上,湯用彤和湯一介都未辜負湯霖的期望,彌補了其“學不足以成名”之憾。

    湯霖在這次游園后,就南歸故里。此前他致友人書中已見其歸心之切:“某久宦無成,亟思歸老。會適所愿,得遂初服,至慰至慰”,“家有薄田五十,扶桑三百。采菊東籬,則南山在前。送客虎溪,則佳賓時過。擬于明仲初秋言歸舊里,絕拘束之種種,返合疏之噩噩”。他回到故鄉(xiāng)后作了一副對聯(lián):

    雙壽一百廿二年,挑燈課子含飴弄孫,且喜磊落英多,家慶國恩膺厚福。

    同行十萬八千里,攬轡登車束裝倚馬,相與殷勤慰藉,海闊天空快狀游。

    湯霖年逾花甲,始得返鄉(xiāng),雖然從甘肅到京城再回黃梅客旅顛沛,但他仍宣訓示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子孫亦多成英杰。湯用彤在回憶父親時說:“幼承庭訓,早覽乙部。先父雨三公教人,雖諄諄于立身行己之大端,而啟發(fā)愚蒙則常述前言往行以相告誡。彤稍長,寄心于玄遠之學,居恒愛讀內(nèi)典。顧亦頗喜疏尋往古思想之脈絡、宗派之變遷。”湯用彤對歷史文化的認識都深得家學滋養(yǎng)。

    湯霖逝后,湯用彤兄弟把《頤園老人生日宴游圖》制成卷軸,并邀歐陽漸、柳詒徵等師友題詩,湯一介又請啟功、歐陽中石等名家續(xù)題,文辭甚佳。這對后輩來說無疑是極好的親情見證與家風熏陶。自湯霖提出“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于吏事盡責,于學問盡心;至湯用彤盡瘁于治學,然于民族大義,從未絲毫退卻;及至湯一介,雖多坎坷,亦終生勤勉為學,為新時期民族文化發(fā)展構建哲理支撐。先賢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湯門三代,詩禮傳家,國事亦家愿,家風融國風,此即是矣。

    當今雖已不再是湯霖所處的風雨如晦的年代,但是中華文化在世界大潮中又面臨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在當今又有了新的表現(xiàn)形態(tài),理應成為做官操守、為政品德,以打造一支在艱難險阻面前敢作敢為、勇于擔當?shù)母刹筷犖椤?ldquo;大事難事看擔當”,這既是作風整頓之需,也是崗位職責所在。

    家為國本,家正邦興。在民族傳統(tǒng)中,“家”是生命成長的重要“道場”。發(fā)掘和弘揚湯門這樣有道義擔當、以傳承發(fā)展優(yōu)秀民族文化為己任的家風,既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基固本,亦可為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心聚力。

    (作者:趙建永,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wǎng)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
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wǎng)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wǎng)(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wǎng)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