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wǎng) >> 甘肅文化 >> 歷史珍聞

天水——從伏羲女媧的傳說里走來

23-06-14 15:09 來源:中國甘肅網(wǎng)-甘肅日報 編輯:劉姍

  原標題:天水——從伏羲女媧的傳說里走來

  伏羲女媧畫像

  纖毫畢現(xiàn)的天水雕漆工藝品

  文\張子藝

  很難用一個詞匯去定義天水。

  需要一條歷史間或明或暗的經(jīng)線,從遠古傳說伏羲女媧卦臺山,到跨越三千年的大地灣遺址,到絲綢之路上重鎮(zhèn)的麥積山石窟造像;再輔之以宛轉(zhuǎn)悠揚的秦州小曲、纖毫畢現(xiàn)的天水漆雕技藝以及熱辣的天水呱呱等流傳千百年的非遺傳統(tǒng)技藝為緯線,共同勾勒出從歷史間走來的古城天水。

  一 歷史悠久的天水 

  清晨,天水。

  熙熙攘攘又車水馬龍的主街道兩側(cè),光明巷、勝利巷、育生巷……排布著眾多的幽深小巷,里面的早點攤位鱗次櫛比、熱氣蒸騰。

  最尋常的攤子,用玻璃打造出一個框子,里面擺著黑褐色的呱呱主料,這是沒有加調(diào)料的蕎麥呱呱,黝黑而筋道,外人很難在這種樣貌下一探究竟,但又簇擁著如此多的人,恐怕,這便是此地亟待解析的一個秘密吧。

  澆上辣椒油、醋、秘制調(diào)料的呱呱果然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揉到碎的呱呱被裹上了一層艷紅色的辣椒,在清晨散發(fā)出辛辣熱忱的香氣。呱呱攤旁邊的爐子上烤著豬油盒子——雖然豬油的點心在全國各地如此常見,但只有在天水是如此尋常,這是天水早餐最佳的搭配,人們在對美味的享受中,開啟一個興沖沖的清晨。

  人們大抵要跟隨伏羲女媧的故事,在天水的大地上走一走。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正史中,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記載:“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傳說中,伏羲部族和女媧部族主要生活在渭河,涇渭分明的渭河。卦臺山是伏羲女媧主要活動的區(qū)域,天水有兩處伏羲廟,一處是每年舉行公祭伏羲大典的秦州區(qū)伏羲廟,另一處位于市區(qū)北部的卦臺山上。

  正值初夏,整個天水籠罩在溫暖的綠意中,這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城市,有著迥異于西北典型風貌的秀麗與溫柔,整個大地被郁郁蔥蔥的綠鋪滿,站在天水郊區(qū)的卦臺山上,可以俯瞰到整個三陽川。

  此地秀麗,清奇。

  渭河在卦臺山下拐了一個彎,扭曲成“S”形,將橢圓形的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形成一個天然的太極圖,相生相克,互補而又同時禁錮于太極圖內(nèi)。中國人長期思想的模式,許倬云在《歷史大脈絡》中談到,大體以“變化”為主軸,諸多力量相生又相克,尤以陰陽兩極互補而又不得走極端。

  這是中國人在人世間的哲學,此地就是大地給予的圖示。

  傳說中,伏羲就是在此地開悟,當他凝視這一片山水時,山上的洞內(nèi)飛出來一匹龍馬,恰好是穩(wěn)定之中的一點變數(shù),于是八卦圖誕生了。傳說已不可考,但五行八卦學說下的思辨,是中國早期樸素的哲學思想,對于中國文化和人文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卦臺山上的伏羲廟香火旺,當?shù)厝司佣啵藗凃\地朝著廟里的伏羲說些心里話,祈求平安或者順遂,再步履蹣跚地下山,沿途有孩童奔跑,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骨碌碌轉(zhuǎn),山水間皆有了靈氣。

  一山之隔,渭河南岸臺地再向南,從卦臺山隧道進入天平高速和天巉公路,就到了煙鋪村,天水的大櫻桃掛滿枝頭,紅得發(fā)紫。

  這是天水近年來比較出圈的經(jīng)濟作物,也是西北地區(qū)最大的櫻桃產(chǎn)區(qū),六月正值豐收期,果農(nóng)從樹上采摘的果子,順著公路、鐵路運到各地,這種原產(chǎn)歐洲,黑甜的漿果硬是在天水妥帖地扎下了根。當?shù)氐牟耸袌鏊麛偵?,一筐筐紅櫻桃四處流淌,看到有顧客詢問,攤主毫不吝嗇地隨手揀出來幾個:“嘗嘗,甜得很。”

  二 文化璀璨的天水

  對國人來說,審美固然重要,但實用價值顯然是擺在第一位的,雕漆這樣工序繁雜的物件兒,僅刷漆就得百遍之久,但確實有它實用的好處,不怕燒、不怕燙,不怕酸堿腐蝕,可以長長久久地保存。

  天水漆雕廠退休多年的張國棟年事已高,從1964年開始上班,他進入這個行業(yè)已半個多世紀了。身為天水漆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他深感自己肩負著傳承與傳授的重任,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都會在天水各個漆雕廠或者工坊轉(zhuǎn)悠,這已經(jīng)變成他一種本能的習慣,只有在雕漆現(xiàn)場,他才感覺自己能恰如其分地鑲嵌進去,就像雕漆物件兒嵌入漆雕中的寶石、玉石一樣熠熠生輝。

  如果說伏羲女媧是留存于人們蒙昧初期的集體記憶,距離天水市100多公里,位于秦安縣的大地灣遺址,就確鑿無疑地將史前生活呈現(xiàn)在現(xiàn)代人的眼前。

  工業(yè)革命驅(qū)動下的現(xiàn)代人,在大地灣遺址博物館回望人類的來路,自然之筆留下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依稀勾勒出人類的進化史。

  五千年前的宮殿,六千年前的繪畫,七千年前的防火理念,八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大地灣遺址大致分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歷史年代從距今8000年一直延續(xù)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約8000年,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考古發(fā)現(xiàn)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8000年實在過于遙遠,連最宏大的幻想都無法抵達時間的邊界,好在有文物和遺址佐證這一切,來給現(xiàn)代人講述一些過去的故事。

  比如說,有一幅據(jù)說是最早的繪畫作品。

  用現(xiàn)代的眼光,這是一幅涂鴉畫,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幼兒園被老師安排過這樣的題目——畫一張跟爸爸媽媽快樂游玩的照片吧。于是小肌肉群還不太發(fā)達的孩子緊緊捏著油畫棒,畫出來頭發(fā)像蒲公英一樣即將炸開的媽媽,短頭發(fā)眼睛大得像銅鈴一樣的爸爸,這很尋常,但這樣的作品倘若誕生在幾千年前,人類文明開端的前夜,總不免要使人們浮想聯(lián)翩,在房屋的地面上畫這樣一幅畫,究竟指向何處?

  尚不知,專家們有不同的意見,但這幅畫確實在學術(shù)界引起巨大的震動,藝術(shù)表達是人類可以超越語言、文字、種族的一種審美,無論是祖神崇拜還是占卜活動,我們就姑且把它當做一個謎語吧,謎底自然會揭曉,在未來。

  大地灣的學術(shù)價值是如何顯赫,生活在此地的人們過去經(jīng)常在農(nóng)田、草坡上隨意踢出來一些破碎的瓦片,跟黃土混在一起,毫不起眼。人們聽著伏羲女媧的故事長大,這些故事遙遠地就像在天邊,至于祖先?他們習慣用“祖祖輩輩”這個詞語:“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沒有遷移過”“老先人都在這里”。至于更老更早,甚至千年以上,生活在此地的人們對此毫不在意,他們只是將炕臺上的料礓石擦得明亮光滑,就像5000年前的先民一樣。

  天水有一種叫做雕漆的手藝,也傳承了2000多年。

  植物受損后溢出的樹脂就是清漆,將它涂抹在竹胎、木胎上,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出花紋,最常見的是烏黑色的打底,里面琥珀一般鑲嵌著玉石、貝殼、螺鈿以及蛋殼。

  在暗處,這是一種低調(diào)而不起眼的黑色紋飾,但有了陽光,貝母的光暈與螺鈿本身的色彩突然流轉(zhuǎn),漆雕制作而成的工藝品陡然透出五彩斑斕的黑色,恰如暗夜之中的流光般奪目。

  這是一種日常生活所用的華美。

  尋常的物件兒,用這樣的手段重新裝飾后,自然會帶著格外華貴的氣度,縱然餐桌上只有漿水面和酒碟兒,但就著流光溢彩的桌面,依舊能吃出山珍海味的鮮美。

  況且,并不止于此。

  四條豎屏風,雕著梅蘭菊竹、四大名著,要是婚房里,可能是鴛鴦戲水,永結(jié)同心。尤其在民國時期,雕漆的類型從大件家具開始擴大到尋常物件兒,盤、盒、奩、碗、筆筒。女兒陪嫁的時候,要能打兩口雕漆描金的木箱子或者隨手可提的皮箱,嫁妝抬到婆婆家,這鐵定是不能小覷的珍愛。婆家早早備好的梳妝匣子,顯然也是雕漆制作,這是一種互相給予的尊重和體面對待。

  三 煙火人間的天水

  天水的歷史是如此厚重,僅僅知曉這些過去的事情就要用掉大量篇幅,但是到了天水,我們又真的繞不過它們。譬如說“麥積煙雨”,只要天空里水分飽滿地滴落下來,整個世界就氤氳在一片水汽之中,麥積山恰好是青綠色的,在煙雨的襯托下,像蘸滿墨色的巨筆揮就的中國畫。

  站在遠處看到的,恰好也是這樣朦朧而迷離的風景。

  天水人遠觀麥積山,外地人奔赴麥積山,隨著這些年旅游市場的火爆,本地人會在五一、國慶節(jié)這些日子里避開這個熱門景點,倘若有親友前來天水旅行,陪同排了一天隊上山的天水人會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人太多了,怎么那么多人。”只緣身在此山中,身在此處的人并不會將這座山、這座山上的石窟過于神化,絡繹不絕的游客用腳步為麥積山投票,本地人只是拖家?guī)Э?,將目光瞄準了溫泉、農(nóng)家樂和另外的山。

  要論生活,天水在秦嶺溫柔的環(huán)抱下,冬天冷冽的風也會變得溫存,到了春天,花呼啦啦地開遍了整個城市,自由路的玉蘭花、新陽的杏花、藉河岸的櫻花、南山的牡丹,整個城市都在氤氳的香氣里微醺,這是西北少見的溫潤潮濕之地,甚至誕生了一個叫做“白娃娃”的勞務輸出品牌,無他,唯膚白爾。

  夏天,櫻桃和水蜜桃依次上市,緊跟其后的是蘋果和鴨梨,西北的日曬使水果甜美多汁,同時也使人們因地制宜,誕生了一些解暑的法子。

  比如說,漿水。

  漿水是一種植物發(fā)酵后的酸湯,是夏天的解暑良方,略酸的口味帶來清爽口感,這是炎熱時期人們的共識,南方的酸粉、酸粥都可以列入此類審美。

  但天水人不能容忍的是,居然有人說天水的漿水,跟老北京發(fā)酵出來的豆汁兒異曲同工。無數(shù)人梗著脖子講理:“漿水是清香”“豆汁兒呢?那是什么味道?能跟漿水比嗎?”

  喝過豆汁兒的畢竟是少數(shù),在天水,漿水才是主流敘事。

  野地里摘來的野韭菜花,用菜籽油嗆香,再倒入生漿水,水與油之間“刺啦”一聲是如此美妙,綻放出的濃香在炎熱的夏天帶來山野里的微風,無論是面條還是粉魚魚,都搖曳在漿水湯里。

  拌扁食也行。

  市區(qū)里伏羲廟對面的一排小店里,就有幾個扁食的攤位。

  元代、明代,人們把餃子稱為扁食。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中國歷史悠久,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不均衡,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非主流的中心城市,依舊遺存著千年前的叫法,未曾改變,福建有扁肉、浙江臺州有扁食,天水的扁食,樣貌上介于餃子和餛飩之間,但在口味上,是確鑿的餃子,最常見的是蘿卜餡兒的。

  天水有湯扁食和拌扁食兩種,夏天天熱,人們大多會選拌扁食。這種吃法跟成都的紅油抄手類似,但天水扁食澆的鹵子極豐富,紅彤彤的辣椒、醋、豆芽、韭菜、豆腐燴出來的鹵子不由分說澆在煮好的扁食上,味道辛辣爽口,刺激味蕾。

  北方的優(yōu)勢皆在分量上,與紅油抄手一份4個、6個不同的是,天水的拌扁食足足一大海碗,可以完全提供成年人一頓午餐的熱量。當?shù)厝说娜涡灾幘驮谟诖?,在天水,扁食不過是早餐,就像海碗里裝的牛肉面,也最常作為蘭州人的早餐一樣。

  在游客們對于西北人的飯量嘖嘖稱奇的當下,天水人不以為然,他們就像麥積山石窟群里的小沙彌一樣微笑著,吃完扁食再喝一碗湯,瀟灑離去,奔赴火熱的現(xiàn)世生活中去。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wǎng)版權(quán)稿件,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
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wǎng)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wǎng)(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wǎng)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