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書評

有關屏風的文化趣味

21-11-23 09:29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張?zhí)m琴

  有關屏風的文化趣味

  《物繪同源:中國古代的屏與畫》

  [美] 巫鴻 主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光明書話】

  屏風作為一種特殊的家具樣式,其出現(xiàn)很早。東漢文史學家李尤在《屏風銘》中對屏風的特點進行了描寫:“舍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雍閼風邪,霧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屏風可以作為擺設,使用時應陳設張立,亦便于收納。屏風可以阻擋涼風邪氣,抵御霧氣露水,屏風已不僅僅是一件簡單的家具,而是承載著儒家道德倫理的具體象征。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多首詩中寫到屏風:“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歌舞屏風花障上,幾時曾畫白頭人。”白居易提示出屏風的另一功能,即將屏視作繪畫的載體——畫屏。

  掛軸于唐末五代被發(fā)明之前,中國繪畫藝術最重要的兩種媒材是手卷和屏風。巫鴻在其主編的《物繪同源:中國古代的屏與畫》一書中寫到二者之間有兩大區(qū)別,一是它們不同的“媒介特性”:手卷是時間性的,需要觀者以手操縱,逐漸展開;屏風卻是空間性的,特別是那些正反兩面都繪有圖像或題有文字的屏風,更是必須在分隔的建筑空間中觀看欣賞。古代畫家和工匠利用畫屏的這個特點,常在其正反兩面描繪和書寫彼此呼應的圖像和文字,以傳達特殊的象征意義或美學趣味。另一區(qū)別在于二者不同的使用場合和服務對象。手卷畫的創(chuàng)作是為了觀者的獨自閱覽,而畫屏則是建筑空間的一部分,既可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用于陪葬或裝飾墓室。例如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漆畫屏風便體現(xiàn)了以上諸多特點。

  1965年,山西大同石家寨發(fā)現(xiàn)了建于北魏延興四年(474)、第二次掩埋于太和八年(484)的瑯琊王司馬金龍夫婦合葬墓。司馬金龍墓的彩繪漆屏被發(fā)現(xiàn)時已嚴重朽毀,殘片散落于各處,較完整的有五塊,每塊長81.5厘米,寬26厘米。屏風正面的畫面題材多為列女,有《有虞二妃》《周室三母》《魯之母師》《班女婕妤》《啟母涂山》《魯師氏母》《孫叔敖母》等。這些典故大都出自漢代劉向所著《列女傳》,《周室三母》出自《列女母儀傳》,畫中的三位婦女,容貌矜莊,衣帶當風,有著雍容華貴的氣度。她們是西周的三位賢后:周太姜(文王之祖母)、周太任(文王之母)和周太姒(文王正妃),她們輔佐周王建立了周王朝?!栋嗯兼ァ烦鲎浴独m(xù)列女傳》,畫面上有四個人抬著龍輦,上面端坐著一位男子,他向后張望,原來后面跟隨著一位美麗的婦人班婕妤,此圖講的是班婕妤辭輦,勸告漢成帝的故事。劉向在《七略別錄》中說:“臣與黃門侍郎欲以《列女傳》種類相從為七篇……畫之于屏風四堵。”從文字中可知,自漢代宮廷起就有了以列女圖為裝飾的屏風。

  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文化,上承先秦兩漢遺緒,下啟隋唐。李清泉在文中將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漆繪屏風還原到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與文化生活中解讀。在日常生活中,坐姿的改變導致了屏風尺寸、結構的變化。當時的床、榻家具并不普及,隨著人們起居習慣的轉變,原本的席地而坐慢慢轉向以床榻為坐具的盤腿坐和垂腿坐。進而出現(xiàn)了以屏風和榻結合而成的新型家具——屏坐榻,并在之后廣為流傳。從目前發(fā)現(xiàn)的南北朝時期的屏風實物資料,可以感受到當時人們賦予這類屏風載體的不同文化趣味。對于畫屏中圖像的研究,以及畫中所繪的屏風物像的研究也為思考藝術史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物”和“繪”的關系提供了一批重要例證。巫鴻提出,至少從漢代開始,中國古人已經把屏風作為更大的畫面和圖像程序中的有機因素,或使用屏風圖像分割和規(guī)劃空間,或用以突出畫中的主體人物。唐代開始對屏上畫面有了更詳細的表現(xiàn),使之成為整體圖像程序中的“畫中畫”。這意味著屏上的畫面和屏外的圖像之間發(fā)生了種種互動,其結果是大大增強了繪畫的內容豐富性和藝術表現(xiàn)力。

  黃小峰在研究中國古代的卷軸繪畫時,列舉了許多畫作,從中皆可看出圖像與屏風的密切關聯(lián)。如故宮博物院所藏傳為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中,完美地再現(xiàn)了兩種形式的屏風:單扇板屏和山字屏風。畫中描繪了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會棋的情景,四個男性人物在前景中圍成一圈或下棋或觀弈,童子在旁侍候。全圖的中心人物是一個戴著黑色高帽的長髯士人,他雖然手里拿著棋盒,但注意力并不在棋局之上,而是神情嚴肅地觀察著弈棋者,心中似有所思。這一中心人物的背后立著一架單扇板屏,屏上圖畫卻展示了內宅生活的場景:一名長髯男子斜倚在床榻上由四個女子在旁邊服侍,旁邊重屏上所畫的山字屏風圍繞在床榻邊,它作為可移動的家具,與床榻發(fā)生關系。畫中兩個空間之間的平行、對稱,突出了府第之中的內、外生活之別。

  當我們研究中國古代屏風的時候,最大的疑問或許在于“屏風”到底屬于哪個藝術門類?林偉正認為:“屏風既是室內陳設組合的成分,也是建筑內部裝修的元素,而它所承載的圖像又決定了屏風如何完成它被賦予的角色和功能。好像從哪個門類的觀點出發(fā),都能夠研究屏風,但似乎又沒有一個門類能夠完全把握屏風的藝術形式和特色。”《物繪同源:中國古代的屏與畫》一書的特點恰是將“畫屏”這一主題有意識地擴充,其中包括了五位學者撰寫的富于專業(yè)性而又深入淺出的文章,分別涉及了考古發(fā)現(xiàn)的屏風和畫屏實物(李清泉撰)、墓葬壁畫表現(xiàn)的不同類型屏風和畫屏(鄭巖撰)、傳世繪畫中的屏風圖像(黃小峰撰)、屏風的類別和歷史沿革(張志輝撰),以及屏風在中國建筑中的使用和功能(林偉正撰)。本書在大量考古實物和傳統(tǒng)文獻的基礎上,對有關屏風、畫屏和畫屏圖像的歷史證據和發(fā)展線索進行了相當詳盡的探討,在美術史研究中有效運用新發(fā)現(xiàn)的考古材料,使得全書文章有別于把屏風作為一種陳設物件的鑒賞式寫作,更突顯出此書乃至整個研究項目的跨領域和跨學科的特點??傊?,《物繪同源:中國古代的屏與畫》一書聚焦于“屏”與“畫”的共生,從更寬廣的角度來觀照“物”與“繪”在漫長中國美術史中的關聯(lián)。

  (作者:陳玲玲、吳雪蓮,系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教師、上海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戰(zhàn)“疫”一線踐初心 關鍵時刻顯擔當——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戰(zhàn)“疫”一線踐初心 關鍵時刻顯擔當——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 臨夏和政縣教育系統(tǒng) 鞏固教育脫貧成果 持續(xù)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臨夏和政縣教育系統(tǒng) 鞏固教育脫貧成果 持續(xù)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 隴南禮縣禮當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蘋果社區(qū)團購裝車發(fā)貨 隴南禮縣禮當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蘋果社區(qū)團購裝車發(fā)貨
  • 甘肅省復工復產有序推進 甘肅省復工復產有序推進
  • 平涼男子與女主播“網戀”被騙10萬元 平涼男子與女主播“網戀”被騙10萬元
  • 舉報冷鏈食品違法犯罪行為 最高可獲50萬元獎勵 舉報冷鏈食品違法犯罪行為 最高可獲50萬元獎勵
  • 確保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生活兩不誤 蘭州市分期分批審慎開放餐飲服務行業(yè) 持續(xù)加強監(jiān)管力度 確保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生活兩不誤 蘭州市分期分批審慎開放餐飲服務行業(yè) 持續(xù)加強監(jiān)管力度
  • 蘭州市城關七里河高效開展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蘭州市城關七里河高效開展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天水機場部分航線恢復正常
2   嘉峪關機場有序恢復航線航班
3   民勤民歌 你聽過嗎?
4   央媒看天水 | 央視“百年百城”天水篇
5   蘭州新區(qū)為65戶舟曲安置群眾開辟綠色供
6   “百日攻堅”捷報頻傳 蘭州公安再破3起
7   全國大學生智能農業(yè)裝備創(chuàng)新大賽甘肅賽
8   打好“雙減”組合拳 守住教育主陣地—
9   【疫情防控 教育系統(tǒng)在行動】蘭州財經
10   戰(zhàn)“疫”一線踐初心 關鍵時刻顯擔當—
11   臨夏和政縣教育系統(tǒng) 鞏固教育脫貧成果
12   第二屆“西北城鄉(xiāng)發(fā)展與協(xié)同治理研究院
13   甘肅省出臺維護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勞動保
14   蘭州市社調中心多措并舉做好民意調查工
15   【堅持兩手抓 奪取雙勝利】蘭州市城關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