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山素面
令軍信
武山的面食品種多,味道香。不必說酥脆的油圈圈,也不必說柔筋筋的釀皮,光擔擔面,吃一回,就讓人念念不忘。
“走,啖一碗擔擔面再說!”
正如蘭州人早晨吃牛大、天水人吃呱呱,啖一碗擔擔面,成為不少武山人雷打不動的早餐習慣。武山人不說吃碗面,而是說,啖碗面。一個“啖”字,讓人聯(lián)想起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個“啖”字,也將武山人對擔擔面的喜愛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
武山擔擔面,也叫素面,顧名思義,特點全在這個素字上。
洛門,武山的旱碼頭,歷來就是商賈云集之地。而洛門的飲食,尤其是面食,一直以量多、味香而聞名。過往歲月,擺面攤的攤主,在家里拉好面,撈出,控干水,加入熟油,晾于案板使其不粘連。出攤時,攤主挑個擔子。一頭是裝有拉面的食盒和兌好的素湯,另一頭是爐子、板凳等擺攤家當。擔擔面,由此得名。
到了集市,湯鍋架于爐子上,熱氣騰騰,香味撲鼻。晾好的拉面,放入熱湯,加熱,撈出,再澆上幾勺熱湯,最后撒上蔥花香菜。一碗面,不到兩分鐘,就到食客口中。
尤其在寒冬臘月的集市上,饑腸轆轆的行人或商販,坐于長凳,“哧溜哧溜”,啖一碗擔擔面,驅(qū)寒取暖,甚是舒服。
走進武山縣城的一家擔擔面館,里面熱氣騰騰,大鍋里的面湯跳得正歡。老板忙著在案板上揉面。揉好的面團,又揉搓成長短一致粗細均勻的小棒,噴上油,整齊排列于案板上。拉面時,取一小棒面,一壓一扯一拉,轉(zhuǎn)眼間,食客點的大寬、二細、韭葉已經(jīng)跳入鍋中。老板娘專門撈面,撈好面,順便往碗里放一撮焯過水的青菜絲、胡蘿卜絲。
調(diào)料和湯是自助的,憑個人口味調(diào)放。里間的一張桌子上,擺放著蒜末、香油、油潑辣子、醋、鹽。緊挨著的桌邊,有一個不銹鋼鐵桶,桶里盛著一大桶素湯。素湯直接由面湯做成。若沒湯了,鍋里沸騰的面湯舀到桶里,加入切好的菱形的豆腐片,適量花椒粉、蔥段,就是一桶素湯。
調(diào)好調(diào)料,澆上素湯。再來一勺油潑辣子,香而不辣,活色生香,不由得讓人想起那句經(jīng)典臺詞:靈魂汁子澆給。
簡單的食材,也能烹飪出美食。武山擔擔面,湯以素而清淡,面因柔而軟滑。平平淡淡的味道,才會百吃不厭、才會久不生倦。比如水,比如交情,比如人生,何嘗不是如此?素之綿長,簡之得心。
- 2024-11-22圖解|為了“送快遞” 你知道古人有多努力嗎?
- 2024-11-18長圖|喝熱牛奶泡溫泉 敦煌壁畫中的古人冬季這樣安排的
- 2024-11-14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老人如何頤養(yǎng)天年?
- 2024-11-07伏羲緣木上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