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戲為媒 編織美好未來——第七屆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綜述
秦腔《楊門女將》劇照
京劇《天女散花》劇照 楊友峰
秦腔《回荊州》劇照
京劇《蘆林坡》劇照
石小軍
由甘肅省文旅廳、甘肅省文聯(lián)和第七屆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組委會主辦的第七屆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日前在白銀市會寧縣舉辦,來自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北京、天津、河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3家省級戲劇家協(xié)會選送的145名參賽選手同臺獻藝,500多名演職人員齊聚一堂,30多個劇種及器樂演奏節(jié)目交相輝映,成就了一場異彩紛呈的戲劇藝術競技演出。
因“河”而起的浪漫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綿長的歷史和廣袤的山川,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戲劇資源。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以戲劇藝術為紐帶,聯(lián)系起沿黃地區(qū)多個劇種,逐漸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舞臺、戲劇演員交流技藝的平臺、各劇種爭奇斗艷的擂臺。
以戲劇藝術的形式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中華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是第七屆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的基本宗旨。本次大賽自6月發(fā)布通知以來,沿黃各省級劇協(xié)積極行動,初選參賽演員,審看參賽作品。初選競爭激烈,也因此成就了此次大賽的高起點、高水平。
本次大賽在黃河支流祖厲河流域的甘肅會寧舉辦,緣自會寧極其濃厚的戲劇氛圍。本次大賽既是甘肅戲劇工作者充分展示自身才藝、向外界同行學習的絕好機會,也是外界更好了解甘肅戲劇藝術的良好契機。
因“劇”而成的瑰麗
地方戲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形式,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深刻反映著當?shù)厝嗣竦纳睢⑶楦泻退枷?,是地方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地歷史和文化的濃縮,更是民族智慧、情感和價值觀的藝術再現(xiàn)。每種戲曲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如京劇的雍容華貴展現(xiàn)了恢宏的氣派和厚重文化,川劇的變臉展示了巴蜀人民的機智幽默,秦腔的粗獷豪放便是大西北人民情感的真實抒發(fā)。地方戲通過舞臺上的唱念做打,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風俗習慣等以通俗易懂、充滿趣味的方式傳遞給觀眾,同時也讓傳統(tǒng)美德和價值觀以美的形式深入人心。
除京劇、秦腔外,本次大賽薈萃了“百戲之祖”昆曲、唱不夠的評劇、“跳”“舞”不歇的商洛花鼓、用“西皮”和“二黃”武裝的漢調二黃、燕趙文化的杰出代表石家莊絲弦,還有河北梆子、棗梆、北京曲劇、弦板腔、北路梆子、山東梆子、隴劇、阿宮腔、四股弦、二人臺、蒲劇、呂劇、上黨梆子、眉戶等,讓觀眾們“看著舒坦、聽著過癮、想著受用”。不同劇種風格不同,特色各異,但一扮一演中表達著熱愛和自信,無論是選手精致的妝容,還是優(yōu)美的唱腔、華美的服飾都傳遞著一種積極向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審美共識。
在比賽劇目限定的短短9分鐘里,演員們通過一段段耳熟能詳?shù)墓适潞托蜗蟮湫偷娜宋?,盡情傳遞戲劇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價值,傳遞著人間溫暖,傳遞著做人的哲學和人生的智慧,讓觀眾通過角色和故事探索自我,理解生活的真諦,實現(xiàn)個人成長和自我超越。
“笑有笑的規(guī)矩,哭有哭的藝術。”來自甘肅省敦煌藝術團的馬強在京劇《法門眾生相》中飾演的賈桂,句句念白聲情并茂,把一個“在主子跟前是奴才、在奴才面前是主子”的太監(jiān)的生活狀態(tài)、人生況味表現(xiàn)得十分到位。來自天津的侯佩志,在京劇《時遷偷雞》中飾演時遷,用點燃的紙代替雞肉,通過當眾“吃火”展示了咀嚼間口噴火焰而不致燎泡的絕技,煙火吞吐之間,是火焰的灼熱和雞肉的香醇之間“像與不像”的極大反差,觀眾無不為之驚嘆。此次大賽中,作為國粹的京劇有來自各地的19折作品參賽。
流行于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地的秦腔,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本次大賽有來自上述地區(qū)的秦腔折子戲52折,分別在第一、第二、第三場集中演出。從參賽劇目來看,傳統(tǒng)折子戲占多數(shù)。秦腔《昭君出塞》《訪寒窯》《三娘教子》《鬼怨》《尋親》等通過正旦、青衣唱做工并重的戲,很好地表現(xiàn)出演員的功力和風采。平?jīng)鰶芎铀囆g劇院的王潔在秦腔《鬼怨》中的表演,以輕盈舒緩的臺步,在時頓時進中,熟練運用拋、撒、收、轉和高拋低按、托挑甩抹的水袖功夫,間以突出腰功和腿功的“慢臥魚”特技,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李慧娘內心的跌宕錯落,把一個復仇女性的柔情、恨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蘭州文理學院張春燕表演的秦腔《三娘教子》,質樸、沉穩(wěn),把一個十年來嘔心瀝血、為撫養(yǎng)倚哥成人受盡艱辛的王春娥的灰心、絕望、悲憤繼而又權衡、包容、諒解、平復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
豫劇《花媽媽昨日來對我言講》表現(xiàn)了一個少女在期待美好婚姻時急切、慌亂和對未來最美好的期待。由青海省演藝集團平弦劇團許仲遠帶來的青海平弦戲《武大郎賣餅》運用“矮子功”把一個“身不滿五尺,面目丑陋,頭腦可笑”的武大郎生動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青海藏劇團完么吉在安多藏戲《玉鏡》中飾演金城公主,讓人耳目一新。安多藏戲是在民歌、民間說唱、民間舞蹈基礎上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將歌劇、舞蹈、啞劇糅合在一起,用多種手段塑造藝術形象和展開劇情,唱腔按民間說唱、民歌等素材提煉而成,娓娓道來的安多方言,把觀眾帶入了神奇而優(yōu)美的藏鄉(xiāng)。隴劇《龍宮借寶》中鐘聲把孫悟空猴急躁敏捷的動作特點、敢于戰(zhàn)斗的叛逆性格、神的變化莫測有機融合,準確表現(xiàn)出孫悟空的獨特一面。尤其是他設計的迎空接劍堪稱一絕:一把寶劍高高拋起,劍鋒垂直而下,“孫悟空”則不慌不忙,一個轉身,右手執(zhí)著劍鞘,空中的劍鋒恰巧合到鞘內,險而又準……
從眾多折子戲的表演中,觀眾看到了戲劇人傳承的堅定和篤行。多劇種同臺競藝,不僅是時空上的物理交匯,更是在戲曲程式、風格審美、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互相碰撞和交流借鑒,有助于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因愛而興的夢想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甩發(fā)、搶背、“僵尸倒”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詮釋著戲曲演員用智慧、勇敢所鑄就的戲曲榮光,也昭示著戲曲演員勤學苦練所寄托的藝術夢想。第七屆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為有夢想的戲劇人搭建了舞臺。在短短的5天里,觀眾既共同見證了眾多優(yōu)秀年輕演員的成長,也感受到戲劇藝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從二十歲到四十歲,參賽演員用最美的年華傳承戲曲文化,臺上互動,臺下交流,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沮喪、技藝的得失、對人物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都成了他們之間的話題。借助媒體平臺全程錄制比賽實況,并開辟第二現(xiàn)場和比賽演員實時互動,使很多年輕演員的風采得以充分展示,不斷彰顯著戲劇的審美價值。
通過此次大賽,感受戲劇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內心升騰著因為拼搏而興起的美好夢想,憧憬著傳承創(chuàng)新的美好未來。
(本文配圖除署名外,均由周新剛拍攝)
- 2024-11-0712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名家將亮相金城
- 2024-11-06電視劇《大海道》——絲綢古道上的現(xiàn)代景觀
- 2024-11-06【影評】深情敘事致敬“無名英雄”
- 2024-11-01甘肅省成功打造首部敦煌樂舞詩畫劇 《樂動敦煌·盛世妙音》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