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是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傳說中黃帝的玄孫,足跡遍九州。他的最大功績是治理洪水,開辟了世襲王位的家國王朝的繼承方式,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國家夏王朝的奠基人。大禹的事跡和功績,一直被后人所景仰?,F(xiàn)在全國各地,東起山東,西至甘肅青海,北抵河套,南越嶺南,都有禹王廟,大禹陵等有關大禹足跡的傳說和紀念標志物。比如與大禹治理洪水有關的涂山全國有4處,會稽山也有多處。宋代還在浙江紹興豎立了大禹陵,現(xiàn)在每年的谷雨時節(jié)在紹興舉行公祭大禹陵的儀式。
但是,現(xiàn)今許多考古學家認為大禹及其事跡是可信的。所以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開始探索大禹所建的陽城,即中國第一個王朝國家的第一座都城。而有更多的學者則通過傳說的事跡以及新發(fā)現(xiàn)的遺存探索大禹及其史跡,如“禹興于西羌”“竄三苗于三危”“禹會涂山”“禹鑄九鼎”等傳說有關的遺跡,產生了許許多多新的認識。其中“禹興于西羌”是2000多年前史圣司馬遷所記,與這個傳說有關的重要發(fā)現(xiàn)不斷地問世,如近幾十年來在四川北部、甘肅即青海東部一帶發(fā)現(xiàn)了一批大禹時期即距今4000年前后的玉器、陶禮器等重要文物。而“禹會涂山”的史實也正在被逐步揭示。
與這些探索不同,最近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由甘肅文化發(fā)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一級作家馮玉雷歷7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禹王書》則以傳說時代的人物和事跡為背景,擷取相關的發(fā)現(xiàn)為線索,以小說故事的形式,有聲有色,有血有肉地對大禹及與大禹同時期和更早的盤古、伏羲、黃帝、堯、舜以及女媧、倉頡、夸父、共工、精衛(wèi)、重華、皋陶、伯益、后稷、伯夷、義均、娥皇、女英、防風、后羿、嫦娥、契等眾多傳說歷史人物給予鮮活的描繪,形成了一部別樣的大禹傳說。
《禹王書》不僅僅是講述大禹的故事,而是以大禹為中心,講述了伏羲、黃帝直至啟的整個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故事。全書約34萬字,分十四章,依次為朝山、神鼓交錯、閬風苑、七種謗聲、文明是一條龍、勸奶遙候人歌、文字被羊吃了、共工怒觸不周山、避水劍、補天記、重述文字、化作三生玉、竄三苗于三危、涂山會。幾乎引用演繹了《尚書·禹貢》《左傳》《國語》《楚辭》《山海經(jīng)》《莊子》《列子》《禮記》《史記》《淮南子》《漢書》等先秦及漢代文獻中記載的有關傳說時代的各種典故。
以古代文獻記載為背景,以新的發(fā)現(xiàn)為線索,以小說的形式講述具有考古題材特色的故事,在我國發(fā)軔于20世紀60年代初童恩正的《古峽迷霧》,在社會上產生重要影響的還有21世紀初出版的《風雪定陵》等小說?,F(xiàn)在活躍在考古一線的學者當中,有的是得到這兩部小說的激勵、引導、啟發(fā)而走上了考古學探索的道路。與這類考古題材小說不同,《禹王書》基本上是以傳說史料為依據(jù),把2000多年前的傳說故事以今人觸及到的意境和語境進行描繪與演繹,豐富了中國現(xiàn)今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小說內容和形式,也將會使讀者尤其是引發(fā)青少年學子對距今4000年前中國傳說時代的憧憬與向往,產生探索傳說時代史實的愿望?;蛟S若干年之后,從中走出一批探索傳說時代及夏王朝的考古學家!
作者簡介:
朱乃誠,1955年出生于上海金山,1977年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畢業(yè)后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信息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秘書長及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第五屆、第六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F(xiàn)兼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史前文化研究分會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中國早期玉器與玉文化研究。
- 2024-04-12鄭怡楠:長篇小說《禹王書》彰顯玉文化精神
- 2024-04-12李曉紅:“學術為先”的玉神話小說《禹王書》
- 2024-04-12馬紹埔:《禹王書》——上古文化的饕餮大餐
- 2024-04-12省圖書館兩項閱讀品牌活動 被評為2024年甘肅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