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收藏考古

“齊家玉”礦從哪里開?上古“玉石之路”起點在甘肅

2023-11-14 16:29 來源:新天水

  原標題:【人文】武山鴛鴦玉與齊家文化

  □裴應東

  武山盛產美玉,素有“隴上玉器鄉(xiāng)”之美譽。尤其鴛鴦、山丹邱家峽一帶,有“眾山皆藏玉”之稱。據明萬歷《寧遠縣志》載:“縣北二十里有桃花峽,中有溪流……峽石似玉,名峽石蘊玉。”清康熙《寧遠縣志》“峽石蘊玉”列為武山八景之一。

  鴛鴦玉學名“蛇紋巖”,天水市武山縣城西渭河以北的盤龍山蘊藏大量黑綠色蛇紋巖礦,因其最早發(fā)現于鴛鴦鎮(zhèn)邱家峽北山,故名鴛鴦玉。武山鴛鴦玉在仰韶文化時期就已經開發(fā)利用。鴛鴦玉產地靠近渭河上游西段,秦安大地灣位于渭河上游地區(qū)的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兩地相距百里左右。大地灣出土的23件玉器標本中,有7件透閃石玉、9件蛇紋石玉,還有3件是玉石原料,其中第二期(距今6500—5900年)出土蛇紋石玉料,第四期出土一塊透閃石玉料。這表明距今5500年至4900年間,甘肅葫蘆河流域先民已經采用透閃石玉料資源,與此同時或稍后的陜西高陵楊官寨先民、河南靈寶西坡仰韶文化先民,還只有蛇紋石和方解石的材料。

  鴛鴦玉的物理特征比較明顯,相比于五花八門的各地地方玉料較容易辨識。在2012年調研靜寧縣博物館時,該館展出年代最早的兩件玉器——齊家文化玉鉞和玉斧,表面呈現為墨色,當屬鴛鴦玉籽料中的深色調者。2015年第五次玉帛之路(草原玉石之路)考察在寧夏固原博物館舉辦,其中展出的兩件新石器時代玉鑿,一件是1986年寧夏隆德縣沙塘鄉(xiāng)頁河子遺址出土的,另一件是1987年從固原縣征集而來的,兩者的顏色非常類似,按照博物館圖冊說明,都是“墨綠色玉質”,表現出典型的鴛鴦玉特色。此外,寧夏固原博物館館藏1988年隆德縣鳳嶺鄉(xiāng)出土的一件大玉璧(直徑18.2厘米),從外表看也像是采用鴛鴦玉料加工的。

張家川圪垯川遺址出土的鴛鴦玉權杖首

  張家川圪垯川遺址出土的鴛鴦玉權杖首

  鴛鴦玉在武山縣城西渭河以北盤龍山有大量分布,探明儲量達3.24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由氧化鎂、二氧化硅、氧化鈣等組成,呈墨綠、翠綠、橄欖綠、熒光淡綠等多種顏色,其斑斕的色彩,隱含天然紋理,恰似龍蛇舞動、云霓繚繞、典雅壯觀、紋樣奇妙,似蛇紋、若瀑布,又如漫天云霞分外絢麗。鴛鴦玉雕產品晶瑩剔透、質地優(yōu)良、紋理天然,工藝精巧美觀、新穎大方,風格獨特細膩,造型生動優(yōu)美。制作成各式各樣的杯盤器皿薄如蛋殼,或小巧玲瓏,或變幻旖旎。其莊重優(yōu)雅的自然紋理成為玉雕工藝品、高級家具配套鑲嵌和高級板材的理想材料。其質地細膩堅韌,抗壓、抗風化,可琢磨性極好,是各種高檔玉器工藝品的最佳原料。

  齊家文化玉器乃是我國史前玉器文化中一支極具影響力的獨立文化系統(tǒng),它以獨特的文化面貌,成為齊家文化豐富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齊家文化是因1924年在甘肅省廣河縣齊家坪發(fā)現而得名。齊家文化距今3500年至4200年左右,其分布十分廣泛,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境內的黃河沿岸及其支流、陜西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寧夏部分地區(qū)。武山縣處于齊家文化范圍的中心區(qū)域,境內眾多的齊家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齊家文化玉器,這些玉器材質中有不少是原產于武山的鴛鴦玉。

  武山大坪頭遺址,位于城關鎮(zhèn)與洛門鎮(zhèn)交界的渭河以北二級臺地上,1956年秋至1957年春,甘肅省博物館郭德勇等專家在渭河上游考古調查時發(fā)現了該遺址。2003年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東鄰魯班溝、西至鹽溝、北界平原村、南抵城咀公路,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500米,保護面積50萬平方米。遺址南臨渭水、北依大山、背風向陽、地勢開闊,宜于原始先民繁衍生息,文化層厚1—3米。遺址斷崖、溝渠、田埂,可見灰層、灰坑、白灰地面、紅燒土等文化遺跡,采集到石、陶、骨等標本,其中陶器和石器數量較多。依據這些遺物,甘肅省博物館專家認定包含仰韶文化、齊家文化兩個發(fā)展階段,但最主要的遺跡遺物都具有齊家文化特征。大坪頭遺址出土的齊家文化玉器主要有:玉璧、玉璜、玉圭、玉琮等,這些玉器承載了齊家先民的精神文化信仰,是我國古代玉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和文化藝術價值。

大地灣博物館藏鴛鴦玉材質齊家文化玉斧

  大地灣博物館藏鴛鴦玉材質齊家文化玉斧

  對齊家文化玉器玉料來源的追溯,在早期的認識中,受殷墟玉器玉料來源的影響,單一地認為齊家文化玉器的玉料當來源于昆侖山脈。但據韓建業(yè)教授觀點,齊家文化早期在甘肅東南部發(fā)展,以天水師趙村七期遺存為代表。這個遺址位于渭河邊,距離武山鴛鴦玉礦非常近。隨著齊家文化中期向河西走廊及其以東的甘肅大部、青海東緣和寧夏南部拓展,近些年來以馬銜山玉礦、馬鬃山玉礦及敦煌旱峽玉礦為代表的玉礦資源被發(fā)現和開采利用。尤其是甘肅境內發(fā)現的馬鬃山玉礦、馬銜山玉礦、武山鴛鴦玉礦等多處玉礦資源,徹底解決了齊家文化玉器玉質差異較大的問題,得出了齊家文化玉器玉料以就地取材為主,有極少量玉料出自昆侖山脈的結論。

  這一認識,對其他文化玉器玉料的來源問題探討,亦有很大助益。現藏靜寧縣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齊家文化玉鉞,武山縣博物館收藏出土于大坪頭遺址的玉琮,均是齊家文化鴛鴦玉器代表性器物。另外,武山周邊諸如定西市博物館、隴西縣博物館、大地灣博物館、安定區(qū)博物館、甘谷縣博物館,以及鎮(zhèn)遠縣博物館也都藏有鴛鴦玉材質的齊家文化玉器。

  春秋至秦漢時期,鴛鴦玉更被廣泛加工使用?,F在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陳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便都是和鴛鴦玉相類似的蛇紋巖雕琢而成。甘谷毛家坪遺址近年來考古發(fā)掘出土的玉玦,材質也都是鴛鴦玉。

  河東之東的關中、中原,則在齊家文化時期出現了自甘肅向東的玉道。關中寶雞西郊距今約5000年的福臨堡遺址出土的兩件墨綠色玉飾,均為蛇紋石質;長安灃西鄉(xiāng)的玉斧、客省莊的玉鏟,以及銅川市的三孔玉刀等仰韶遺址玉器,也是蛇紋石質;東秦嶺距今約5300年的靈寶西坡墓地出土的14件玉器,其中13件為墨綠色、深綠色玉鉞,也是蛇紋石質——它們都是來自武山的鴛鴦玉。至于藍田玉,有人認為在古代位于西域,而非陜西藍田;現在藍田縣發(fā)現的藍田玉品種有墨玉、白玉、彩玉,主要礦物成分為蛇紋石化大理巖,屬變質巖,與產于巖體中的酒泉玉、鴛鴦玉的成因及礦物成分完全不同??梢?,約5000年前,甘肅的武山,當成為蛇紋石玉(鴛鴦玉)的源頭,并形成了沿渭河向東經關中平原進入中原的玉道,不妨稱為渭河玉道。

鎮(zhèn)遠縣博物館藏鴛鴦玉材質齊家文化玉斧

  鎮(zhèn)遠縣博物館藏鴛鴦玉材質齊家文化玉斧

  甘肅豐富的透閃石玉礦資源,為“玉石之路”的形成和齊家文化發(fā)生、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齊家文化時間跨度大約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已經進入銅石并用階段,主要分布在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4省區(qū)。自1924年發(fā)現甘肅省廣河縣齊家坪遺址后,已發(fā)現1500多處齊家文化遺址。其中,青海省境內450余處,寧夏境內10余處,而甘肅境內則有1000余處。20世紀50年代開始,考古工作者對齊家文化遺址進行調查、發(fā)掘與研究,發(fā)掘了甘肅武威皇娘娘臺遺址,永靖大何莊遺址、秦魏家遺址、張家嘴遺址、姬家川遺址,天水師趙村與西山坪遺址,武山傅家門遺址,青海樂都柳灣墓與民和喇家遺址等。

  2016年7月26日至27日,由葉舒憲帶隊前往武山縣探查因暴雨錯過的鴛鴦玉礦。采樣后指出,把鴛鴦玉的代表性標本與出土文物進行比對,則可以初步驗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常山下層文化和齊家文化的出土玉器中,哪些可能是用渭河玉石制作的,從而對“玉石之路”渭河道先于黃河道的新假說,提供實物證明的線索。如此,西玉東輸的歷史或可上推至近兩千年,從齊家文化時期的距今4000年左右,上推到仰韶文化時期的距今6000多年。

  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深入研究甘肅玉礦、玉作坊與“玉石之路”的關系,研究漢代開辟絲綢之路之前,歐亞大陸各族群之間進行物質交換與文化傳播的久遠歷史,觀照文明互鑒、互相促進的漫長歷程,對重新認識這條東西方文化交流大通道的內涵、價值,探析華夏文明的起源、發(fā)展、傳承,助力玉文化產業(yè)和旅游發(fā)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國際交流合作愈來愈密切的背景下,為科學地繼承、弘揚、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如今的武山鴛鴦玉雕,精巧美觀,馳名海內外,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20多個大中城市,部分產品還打入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際市場,且深受青睞。特別是鴛鴦玉雕“雙龍杯”,還曾被國家領導人作為珍貴禮品,饋贈給前來我國訪問的尼泊爾國王。

  晶瑩剔透、造型別致、生動優(yōu)美的武山鴛鴦玉雕,2006年10月被列入天水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被評為全國最受歡迎的十大旅游產品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