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獨家

馮玉雷在西北師大開展專題學術講座 解析玉器的編碼和解碼

23-07-03 14:55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趙滿同

  中國甘肅網7月3日訊 6月27日下午,甘肅文化發(fā)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一級作家馮玉雷應邀在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作了題為“玉器符號功能的形成及演變”的學術講座。

  本次講座由西北師范大學符號學研究中心負責人蔣世強主持。講座以線上線下形式進行,西北師范大學符號學團隊教師及部分研究生積極參與此次學術活動。線上出席的嘉賓有“紅山文化第一人”、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資深玉學家郭大順,陜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玉學家劉云輝,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學家薛新明等。

  講座伊始,馮玉雷回顧了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野馬,塵埃》受到符號學家、文藝評論家趙毅衡先生的重要影響。他說,如果把小說中的敘事看成一場“編碼”過程,應該就容易理解《野馬,塵埃》的人物、結構、語言、情節(jié)、意象等。他認為,人類文明發(fā)展史就是連續(xù)不斷的編碼史:從最初對食物的甄別到鉆木取火,從石器、工具的使用到各類裝飾品的搭配,從陶器的創(chuàng)造到玉料選擇、玉器制作,都是符號與功能的關系協(xié)調。華夏文明中編碼系統(tǒng)最發(fā)達、持續(xù)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就是玉器符號系統(tǒng),它們最能體現(xiàn)中華文明特色和東方人性格。

  馮玉雷以“紫禁城”符號的發(fā)展過程為引,借牛河梁女神廟與良渚古城等遺址的俯瞰圖以說明“紫禁城”符號意義有相當悠久的發(fā)展過程。他指出,玉作為物質載體,具有溫潤的特質,因此人們得以通過這種特質將玉區(qū)別于其它石頭,與人們的品德和審美相聯(lián)系。通過解讀各遺址出土的帶有神像形紋的玉器,對比了不同地域文化中出現(xiàn)的“物精”崇拜和“天精”崇拜現(xiàn)象。前者意為崇拜動物,后者則表示崇拜天體。

  馮玉雷在闡述過程中詳細解釋了紅山文化、凌家灘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及西北齊家文化等各個時期高級別玉禮器造型及形紋的內涵,同時介紹了其他玉學家對玉器的相關“解碼”成果,比如中國臺灣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資深玉學家鄧淑蘋在《觀天思地、崇日拜月-齊家文化玉石器的神秘性》中認為鑲嵌在玉璧、聯(lián)璜璧上的綠松石象征太陽、月亮。馮玉雷還以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的用玉特征為例介紹了玉器組合形成的符號系統(tǒng)。

  講座最后,馮玉雷聚焦于造字與習俗中的玉文化,指出玉文化符號意義的深厚底蘊與蓬勃活力。他還耐心解答了外國語學院張碩等教師和與線上聽眾的問題。

  郭大順在討論環(huán)節(jié)發(fā)言,認為講座引用資料豐富,解讀有新意,如“熊為大地之神”,很受啟發(fā)。尤其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努力拓展玉學研究領域,努力在玉學界和符號學界之間搭建橋梁。

  劉云輝在發(fā)言中說,馮玉雷雖然以文學創(chuàng)作為主業(yè),但幾十年來在玉文化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從這個講座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玉器研究的學術性和規(guī)范性。他在西北師范大學首開公選課《中國玉文化》,將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引向課堂,意義很大?,F(xiàn)在又不遺余力為玉文化的跨界研究做出艱辛努力,這些工作都很有價值。

  蔣世強在總結發(fā)言中說,本次講座內容豐富,有助于開闊研究者的學術視野。西北師范大學符號學研究者團隊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積極聯(lián)合國內符號學研究機構和學者,希望在解讀以玉器為主的文物符號和傳承華夏文明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